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资讯 头条 正文

也来谈谈对李文红陶艺作品的赏析(五)

2019-03-11 10:30:00 来源:雅昌艺术网陶瓷频道 作者:裘会军 
   

摘要: 我们知道: 原国家轻工业部对陶瓷行业的产品批量化生产曾提出“五化”要求,并以“原料标准化”为首。但因为原创和独特性是作为艺术品的高温颜色釉瓷板画的必要条件;更因为高温颜色釉的构成具有多种形式,包括单色釉、复色釉、窑变花釉、铁釉、铜釉、羽毛釉等。

也来谈谈对李文红陶艺作品的赏析(五)

作者:裘会军


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赏析李文红的高温颜色釉瓷板画?笔者认为: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还是有必要先来探讨高温颜色釉的一些呈色因素。

5)高温颜色釉的一些呈色因素

a) 与釉料/色料的非标准化有关

我们知道: 原国家轻工业部对陶瓷行业的产品批量化生产曾提出“五化”要求,并以“原料标准化”为首。但因为原创和独特性是作为艺术品的高温颜色釉瓷板画的必要条件;更因为高温颜色釉的构成具有多种形式,包括单色釉、复色釉、窑变花釉、铁釉、铜釉、羽毛釉等;特别是因为色料产品已被广泛应用于釉上、釉中和釉下彩绘,而生产釉料/色料的厂家所选取的原料不同(包括但不限于天然矿物或化工原料的不同、金属氧化物或着色化合物的不同、调色剂的不同)、配方不同、加工手段不同、加工纯度和粗细程度不同、加工批次不同、釉料/色料的熔融温度及烧成温度不同,故想要实现釉料/色料的标准化尚待时日。

笔者在工作中曾遇到过这样的情况:采用同一种土料和釉料;采用同一个生产厂家生产的某型号色料;采用相同的烧成周期和烧成曲线;经对照国产色卡和国际色卡,制成品的发色与以前的制成品发色不尽相同。根据“定土、定釉、定温”的三定原则,笔者当时没有从土料、釉料和色料方面去找原因,而是考虑可能窑炉压力(包括喷嘴和管路)或气氛发生了变化,故而对此进行调整,但还是不行。最后经与色料生产厂家沟通,换用了同一个生产批次的该型号色料之后,问题获得解决。由此说明,即使同一厂家生产的同一型号色料,由于生产批次不同,也会造成发色不同。这里面固然有生产厂家在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管理等方面的因素,但也从侧面说明釉料/色料要形成标准化并非易事。而正是由于釉料/色料的非标准化以及艺术家们的原创性和独特性技艺,使得高温颜色釉瓷板画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格局。

b) 与色料的呈色有关

我们知道:色料的呈色不仅涉及到是由天然矿物还是由化工原料制成,而且还涉及到色料的呈色机理;涉及到将釉料和色料调制成高温颜色釉彩料后的色系、分散性、发色性、有色金属氧化物、粘度;涉及到该高温瓷板画是否混合使用了中温和高温颜色釉;涉及到画面不同的釉层及颜色釉的厚度等。

c) 与窑变有关

针对上海市收藏协会高温颜色釉作品收藏家赵茜老师的藏品,笔者写过一篇文章,题为《翻译藏瓷作品名称时所思及的问题》(参阅《陶瓷研究》杂志2015年第4期第104—107页)。在该文中,笔者对什么是窑变以及如何用英文来表达窑变一词作了探讨,故在此从略。

d)与烧成制度及其所处窑位有关

我们常说:陶瓷是土、釉、火的艺术,而高温颜色釉由于烧成温度高,故列于火的艺术之顶。无论采用竖烧或平烧,高温颜色釉瓷板画均能较好地体现火的艺术和色彩。当然,这与烧成制度及其所处窑位有关。

e) 与瓷画艺术家的技艺有关

瓷画艺术家的技艺包括但不限于素描和写生能力;博览群书和能思善画的能力;在瓷板上运用堆雕施釉(参阅吴秋发先生撰写的《云想衣裳花想容》一文,《检查风云》杂志2017年第24期“瓷艺家”专栏)、吹釉/喷釉、泼釉、划釉、贴花、刷涂、拓印的能力;对高温颜色釉本身进行刻花、堆花、浮雕的能力;在瓷板上手绘的能力。

“珠山八友”之一的汪野亭有句名言:“名师三担稿”。想要成为高温颜色釉瓷板画方面的名师,需要不断写生、开阔视野;需要不断画稿、积累素材;需要博览群书,博采众长;需要掌握陶瓷工艺,了解高温颜色釉的一般呈色规律;需要基本功扎实,动手能力强;需要善于总结,不断提高。基于这些技艺和基本功,对于创作高温瓷板画时涉及的画面和呈色是有所帮助的。

f)与艺术家的探索、实践、悟性、总结提高和想要表达的呈色有关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景德镇传统颜色釉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邓希平老师既是陶瓷工艺高级工程师,也是高温颜色釉方面的艺术家。在以她的名字命名的陶瓷艺术馆内,各种不同呈色的高温颜色釉瓷美不胜收,令人陶醉。当然,外人看到的是邓希平老师的骄人成果和崇高荣誉,然而,笔者作为邓希平老师多年的同一层楼且共用一堵墙的隔壁邻居,耳闻目睹的是她的艰辛创作;是早出晚归的辛勤付出;是失败---再失败---又失败---直至成功的不易。荣获中国国家发明奖和第39届尤里卡国际发明博览会金奖的“彩虹釉瓷盘”不仅是她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的产物,而且也是她梦寐以求、想要表达的呈色。

景德镇市建国瓷厂陶瓷工艺工程师和高温颜色釉方面的艺术家王伟明先生于1982年发明了高温窑变羽毛花釉,它填补了教科书中既没有铜釉、也没有还原焰气氛高温烧成窑变羽毛花釉的空白,并因此而奠定了高温窑变羽毛花釉的起始里程碑。由此开始,慢慢形成了现在的高温窑变羽毛花釉系列(参阅:http://tc.artron.net/20170828-1/n953143.html以及http://tc.artron.net/20170830-1/n953654.html)。

尽管瓷画艺术家们通过对陶瓷工艺和陶瓷原料不断的探索、实践、创新;通过个人的悟性和总结提高;通过釉料/色料的标准化进程;通过窑炉和烧成制度的稳定及完善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熟悉并掌握高温颜色釉的呈色要素,但他们原创的一幅幅高温颜色釉瓷板画却均为孤品,是任何人(包括原创者本人)所无法复制的。

基于上述探讨,笔者将在下一篇文章中结合李文红女士的高温颜色釉瓷板画作品进行赏析。

(责任编辑:陶瓷-马晓龙)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责任编辑:马晓龙150002399683495456807@qq.com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