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病毒肆虐,全球各行各业都受到强烈冲击,经济发展形势不容乐观,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看到确切明朗的态势,至少现在大部分的行业呈现低迷和衰退,给百姓生活带来不确定性。此情况之下,投资行业应该更能提前预知经济形势的后续走势,并从市场热点热度可以窥以一斑。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病毒肆虐,全球各行各业都受到强烈冲击,经济发展形势不容乐观,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看到确切明朗的态势,至少现在大部分的行业呈现低迷和衰退,给百姓生活带来不确定性。此情况之下,投资行业应该更能提前预知经济形势的后续走势,并从市场热点热度可以窥以一斑。常规金融投资和不动产投资现阶段波澜不惊、涨跌交替,热点不明显。但艺术品投资的高稳定性、高增长性,已经脱颖而出。新冠病毒爆发以来,艺术品市场、特别是国外艺术品市场表现出人意料,基本走势和上次非典如出一辙,成交量和价格都鼓舞人心、表现不凡。在艺术品市场中,中国古代瓷器表现更令人欢欣鼓舞,价格坚挺出人意料。在众多的瓷器中,转变期瓷器的表现更加夺人眼球,成为了收藏品市场的热点和追捧对象。转变期瓷器之所以成为热门,是由于它自身的优秀品质所决定的,也是广大瓷器收藏爱好者普遍喜欢的品种、群众基础极为雄厚。
转变期瓷器也有多种称呼:过渡期瓷器或者十七世纪瓷器,它的时间跨度基本可以从万历35年到康熙20年这段时间来定义的。虽然每个时期都有转变期,但这个转变期概念是比较特定的指这段时间,并且是由国外研究者提出来的。这段时间长度大概在七十年时间,那为什么这段时期的器物,要单独拿出来进行研究、欣赏、收藏呢,这也跟我们景德镇瓷器在这一段时期的烧造成就是分不开的。这段时间出现了大量制作优良、画片精美的瓷器,深受广大瓷器收藏爱好者的喜爱和推崇,我也相信这些优秀作品,一定也深受当时人们的喜爱。应该这么理解,转变期瓷器是我们中国整个瓷器烧造历史过程中又一个高峰。单从万历三十五年取消官窑烧造御窑工匠转行民窑,再到康熙二十年恢复烧造,御窑工匠重新回到御窑工场来解释这段光辉历史是不够的。短短的七十年时间的辉煌,一定还有很多原因在推动着景德镇的瓷器生产和发展。究其原因我觉得应该有这几个方面,第一:明代瓷器按部就班的生产历史,为后期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和市场基础。从元代青花瓷器的爆发到明代晚期,景德镇这段烧造历史大约有三百多年时间,期间一定出现了非常多的优秀工匠,积累了很多的烧造经验和手段。瓷器的胎、釉、青花原材料、绘画等也经过了从粗狂到精细的学习发展过程。收藏爱好者可以静静的回忆,我们脑海里一定可以把从洪武到万历以前每个朝代的生产的瓷器特点分别理出来,但是到了所谓的转变期这一阶段,瓷器的品种和时间跨度就比较难以把握,以至于在老一辈收藏家的经验传承里没有转变期这一说法,很多晚明时期的瓷器作品以前基本都归纳与康熙一朝,经过现在再研究再发现,很多原来定康熙的东西,现在都可以确定为晚明时期。这种现象至少在我们这一年龄段的爱好者学习初期都是这样的情况。虽然很多作品现在可以比较明确的定于晚明或者顺治、康熙,但在研究中还是发现,很多东西相互影响、相互延续现象很普遍。技术的延续和发展一定带来社会整体审美和风格爱好的延续,也就是文化滞后性。生产出来的产品扩展一定有一个向其他地区销售的时间差,这样社会需求的时间差就带来了一个生产的时间差,一件东西随着销售的推广,它可以被生产几十年,一个窑工在一个工场生产、生活几十年、师傅教的手艺用几十年就再正常不过了,所以相同类似作品有几十年的时间差也是很正常的,这些原因也就是另外一个“市场基础”。第二,政治社会的发展,明代晚期朝廷没落、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但这时候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缺少了束缚,晚明时代是我们封建社会发展高度成熟,也是我们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起始点,从整个人类历史发展来说,晚明时期也是我们国家经济社会的一个转变期,经济结构快速调整、商品性农业、民营手工业、商业高度发展,加上取消海禁、贸易发展,国内外市场的大量需求为景德镇创造了更多、更美、更符合市场喜好的瓷器生产奠定了社会基础,你要我做的市场需求更加激发了瓷器生产工匠的创造欲望,来样定制也扩展了生产者的视野,一大批洋为中用的作品应运而生。从大量克拉克瓷器的生产到康熙晚期粉彩的出现,这些都是在这段时期出现的。景德镇瓷器走向世界,世界上先进的制瓷材料和审美观点也被景德镇所用,所以转变期瓷器也为景德镇瓷器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三,明代晚期整个社会的文化崇尚发生了深刻变化,更理想化和世俗化的风气蔚然成风,一些戏曲小说、传说寓言、文化崇拜在社会中广为流传,为景德镇瓷器的装饰内容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和群众基础。所以在这一阶段除了器型的多样性,还有就是瓷器装饰内容里更为丰富多彩,我们可以常常见到许多更喜闻乐见的相关题材比如:西厢记、三国演义、羲子爱鹅、米芾拜石、指日高升、加官进爵等等,这些内容丰富、绘画精美的优秀瓷器不仅吸引了国人的眼光,也被国外市场所追捧,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些器物深受国外市场的追捧直至今天,我们今天很多的转变期瓷器,很多是在近二十年从国外回流到国内的,几百年来的国外收藏,成了我们今天收藏爱好者获得藏品的蓄水池。但时至今日,这个蓄水池也可能被慢慢抽干了,近期不断上涨的价格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了东西的稀缺和庞大的爱好者人数成反比。
从具体器物特征来看,虽然转变期许多风格特征是相交集的,但还是有比较好的时间辨别特征,也基本可以捋清相关器物的年代特征。我们可以来具体分析一下相关器物的时间特征:从万历一朝开始,特别是万历中晚期开始,器物的胎釉和清代早期乃至崇祯还是有比较明显的区别。首先胎质的直观一般相对还是比较粗相,由于淘炼的工艺原因,胎质内含杂质比较多,我们可见胎土有黑点和气孔特征,削足工艺也较粗,很多器物足圈跳刀痕明显,由于采用垫砂工艺,圈足上经常可见许多粘砂特征,这也是晚明时期的一大缺点特征。其次,万历到天启釉面特征也有一个基本特征就是釉面感觉失透感较强烈,究其原因一是釉面比较厚、其二是它的施釉厚度和烧造工艺,这一阶段的釉内气泡丰富而且均匀,造成了光的“漫射”现象,给人以玉质感强烈的感觉,再加上青花发色有别于嘉靖和万历早期,发色普遍蓝中带灰,时代特征强烈,一直到了崇祯才有了明显改变。到了崇祯一朝,由于青花材料提炼方法的改进和釉质的变化,出现了所谓的“上品细料”的优质瓷器,这个时期原来都归纳于早清或者康熙,现在可以比较明确的断定于崇祯一朝,发色明快、釉面靓丽、内容丰富开创了过渡期瓷器的一个高峰。从技术角度来说,这一阶段由于青花材料提炼的进步,很多发色极其漂亮,出现了和前朝完全不同的发色,可以用“宝石蓝”来形容。由于釉面透明度的增加,青花发色和细节表现力增加明显。胎质淘炼也进一步精细,胎质洁白,盘碗底足处理圆润,瓶炉一般用刮底方式,块状刮削痕迹普遍。崇祯瓷器的优秀品质是过渡期的一个高峰,也是我们瓷器收藏爱好者喜欢的一个原因,近年来尤为收到市场追捧。但这个时期的东西能够确切定崇祯的还是以筒瓶、笔筒、香炉为标准,这几种器型时代风格明显,其他器型判断度不高,而且很多时候看口沿和底部是否有暗刻花来定是不是崇祯,这也是这一时期定代的一个特殊现象,也从另一方面说明转变期风格交集延续是一个普遍现象。
到顺治这一阶段,由于社会动荡明显,时代更迭初期给景德镇瓷器烧造带来了影响,瓷器质量有所下降,原来的一些弱点又有反弹出现,除了外销瓷器的品质仍保持一定的优点外,其他东西普遍有一个质量降低的现象。但这一阶段在处理胎釉结合技术上有一个显著改进,就是在很多器物口沿上用酱色釉进行装饰,其实这是为了防止爆釉所进行的改良。这一时期,胎釉结合不是很好,器物口沿和凸愣处常常有爆釉现象,给器物成品率带来了影响,所以口沿不施正常釉而改用酱釉来涂抹,大大减少了口沿爆釉现象,这样成品率的提高,给经济效益也带来了好处。所以很多早清时期口沿施有酱釉的东西,我们一般往顺治来靠,这一现象延续到了雍正,再后来由于胎釉结合的进一步改进,口沿施酱釉的现象已经不多见了{后朝有些施用酱色釉装饰只是从美观角度上考虑了}。顺治左右的酱釉颜色深且失透无光、干涩明显,和后期的酱釉有明显不同。
康熙二十年前(转变期的后期)也就是康熙早期,基本特征和顺治或者晚明变化不大,胎釉及绘画风格和前朝相类似。但已经在前朝的基础上慢慢形成康熙所特有的风格和特点,这一段时期,官窑还是少见落款,但从纹饰变化上可以来判断相关器物的级别和官民之分,这一阶段所谓的无款官也特别多见,也是我们平时收藏要注意甄别的。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一定会有更确切的分类出现。这一时期的青花五彩风格过渡明显,晚明到康熙早期还是以青花作为蓝彩,中期以后出现了釉上蓝彩,这给断代带来了佐证。但无论是康熙早期还是到了康熙晚期,许多器物的风格还是保留了更早时期的风格,以至于没有确切的落款,你还是无法分辨出是顺治或者是康熙早期的东西,所以出现时代差还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作为转变期的年代分割,不是到了康熙二十年就一刀切,作为这一特殊时代的收尾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变化,实践中确实也有许多器物还是保留着很多前朝所特有的风格特征,非常有研究和欣赏价值。
整体变化过程:一:胎从粗炼到精细发展,晚明胎可以看见杂质和气孔,胎底有窑裂也常常作为鉴定的一个加分项目,由于胎体厚重,收缩比难以把握,很多器物有歪偏和“瓢”的现象。到了康熙更精细、坚致的胎体出现,器物质量快速提升,手感进一步压实。二:釉面从明代万历、天启的乳浊感到崇祯以后的亮青釉的出现,器物的光感度进一步改进。除了顺治有短期的胎釉结合稍微有欠缺的变化,到了康熙一朝瓷器的烧制又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三:绘画内容风格的变化,除了传统的花鸟鱼虫、缠枝莲、宗教题材,崇祯出现了大量精美的文学小说为题材的绘画内容,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时代特征,也是中外收藏爱好者所推崇备至的一个重要原因。四:青花发色,万历后期到天启由于回青料的枯竭,青花发色普遍灰暗或者淡雅,到了崇祯由于云南青料煅烧工艺的运用,在发色上有了突飞猛进,层次感强烈、色调明快、晕散控制容易、更利于绘画艺术的表达。五:除了小众的颜色釉,五彩瓷器是这一阶段的重点,由于受到外贸的影响,大量的五彩瓷器出现在了收藏市场。晚明时期的五彩还是以大红大绿为主,到了顺治以后颜色材料的多样性和运用手法更加复杂、艺术表现力更加优异,这一阶段的五彩器物也成为了我们收藏爱好者所必藏的一个标的物。
总而言之我认为要区分研究转变期瓷器,崇祯一朝瓷器是研究的重点,它是前后艺术变化分割、断代的中心线,把握相关崇祯瓷器的要点,才能更方便的鉴定和欣赏这一阶段的瓷器作品。转变期瓷器的收藏一定要引起广大瓷器收藏爱好者的重视。
这是一只明代中晚期香炉(高18厘米、直径20厘米),鼓式、圈足、装饰兽头贴足不落地,青花发色偏灰、釉面乳浊感,从风格来说有着强烈的明中元素,但此炉有挖足工艺,说明年代稍微往后靠。通景绘画有明代中期典型的瑞兽纹,口沿绘画道教法器图案以及青花留白卷草纹饰,整体传统风格延续性强烈,是一件非常典型的具有明代中期风格的晚明炉子。
明代天启崇祯莲子罐,此罐高度30厘米左右,为同类型大号器型。通体绘画加官进爵等图案,口沿画仰莲纹,罐体后侧画芭蕉加括弧云纹,罐子中间接胎痕明显,青花发色幽蓝。从绘画特点和胎釉等工艺特征来看,为明代晚期典型器物。如果按照行内鉴定要点来说,这件莲子罐偏向于天启,但从器物的对比鉴别来说,天启崇祯都有可能性。这也是过渡期的一个有趣现象。
清早期麒麟芭蕉纹象腿瓶,高20厘米。此瓶为典型的铁线描装饰,铁线描盛行于明代万历左右,后朝一直有延续,此瓶铁线描绘刚劲有力、青花发色典雅,从绘画风格来看具有康熙早期的风格,也算是一件比较典型的过渡期标准器物。
明代晚期青花加彩花鸟纹直筒瓶,高度48厘米,体型硕大、装饰感非常好。此瓶为荷兰加彩、青花发色靓丽、图案布局合理,从器型和绘画风格上具有典型的晚明崇祯风格,这类开窗绘画风格一直延续到后期。花鸟的绘画形态,从晚明一直到康熙都有类似,也是转变期的典型器物。
沈伟2020年9月书于鹤槎山房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