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揭秘神垕瓷区第一部陶瓷技术理论著作
编者按:
陶瓷《十五论》是史有定论的神垕瓷区第一部陶瓷技术理论著作。作为该书作者的后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钧瓷艺术大师任星航先生却坦言2017年之前没有见过这本书,但它却成为任氏后人在制陶制瓷的道路上跋涉前行到今天的强有力支撑。今天的《行钧记》推出任星航先生的文章,揭开其中的秘密。
一百五十年前,《十五论》问世,这是史有定论的神垕瓷区第一部陶瓷技术理论著作。但是,在2017年之前,我没有见过这部书,更别说读过。
还是在幼年,不止一次听父亲谈及《十五论》为他曾祖父任清选所著,其内容涉及到陶瓷制作技术的十五个领域,在神垕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时,书已无存,我至今不知道,父亲生前是否读过《十五论》,他所说的书中内容是亲眼所见还是听前辈所言。无从质疑《十五论》奠定了任氏家族“钧瓷”世家的基础。在以后的风雨岁月里,她为任氏后人提供着精神技术双面的支撑,使我们在制陶制瓷的道路上,有信心、有力量跋涉前行直到今天。
在我漫长的陶瓷制作生涯中,对后来为谋面的《十五论》心之所系,情之所重,已经到了梦牵魂绕的地步,我不相信她会这样销声匿迹,我期待有一天她会出现在我的面前,不是只为技术的需要,而是为了心灵的慰藉。
2005年,在郑州工作的朋友忽然来信说他在郑州工作室见到一位收藏人说有《十五论》我大喜过望,就请朋友代问一下,如果那人愿意转让,就出点钱买回来,多花几个钱也好,但朋友讲,那人要自己收藏,任何条件都不转手,在他的请求下,人家让他拍了两幅照片,看到朋友传过来的照片,上面署的是“神垕任志修著”。
父亲说作者是任清选《钧瓷志》中记载的也是任清选,如今却成了任志修,这两者是什么关系是否为一个人?
神垕任氏没存系统的家谱,所以就知道的是高祖任清选,再向上及无从考证,这让人如坠云里雾中,不知该从何处着手,去弄清楚史的本来面目。
任清选为清末民初时期人,而《十五论》首页序言后署的日期是同治六年(1867)年,这时,任清选尚未出生,所以他是任清选的可能性不大,多少回难眠长夜辗转反侧,心中的疑虑,迷雾无从排解。
任星航、任英歌父女在创作
2008年夏,峰回路转,任永吉墓碑出土使其真相大白。墓碑为任永吉之三子,三孙,六曾孙所立,任治修为任永吉之三子,任清选为任治修之孙。据碑文记载,任氏祖籍山西榆次,约于清乾隆年间,由任永吉之父经商落籍神垕,至今已有260年左右。这样,《十五论》的成书时间向前推了60年左右。任清选也为当时名士,曾参与窑神庙重修事宜,窑神庙碑有记,当时人重孙忘祖,将《十五论》传成为他所著,造成祖冠孙戴之误。即便这一切都明朗额,清晰了,但我还是没有见过《十五论》。虽然知道郑州有,却无缘一见,书是先祖所著,但如今是别人的私家藏品,和我无涉,也无法强求,许多事情又能顺其自然。
笔耕传承钧瓷技艺
今年初夏的一天,一陌生客人突然造访,说是郑州来的,要送一件礼物给我,落座之后,他从袋中取出一个布包,放在桌上打开。《十五论》出现在我的面前。客人说,他叫梁晓枫,书是他早年从旧书摊所买,原想自己收藏。前些时在媒体上了解到我的事情,就觉得书在他手中也发挥不了别的作用,但在我手中,可能会体现其自身价值,于是,就专程给我送来了。先生的态度让我感动,但书是他出资买的,又精心保存了这么多年,我该付他报酬才是,我问他,这样的感情,我该如何答谢?不料先生说,书还是要回家的,物归原主适得其所,他一桩心事也完结了,再说其他就俗了,不说了。
尽管如此,谢还是要谢的,我拿出自己比较满意的作品一件回赠先生,略尽地主之谊。《十五论》是手抄本,抄于民国21年(1933年)距今已有85年了。纸张发黄老旧,但相对完善整齐,没有残缺。共一万三千余言。
《十五论》部分章节
反复阅读研看。平心而论《十五论》在今天已经没有了实用价值,一个半世纪过去,陶瓷烧制技艺已经发展到当时无法企及的水平高度,这是社会进步的象征,《十五论》的价值在于当时,在消失的历史深处,弄清楚这一点,就明白现在的先进技术是在那时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没有昨日就没有今日,我们不能数典忘祖,我们应该保持传承先辈们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
对于任氏子孙来说,《十五论》是传家宝。是无价之宝,无论从那个角度衡量,都是经典,是先祖用到的品格和聪明才智点燃的文化圣火,将永远照耀着儿孙们漫漫的人生路途。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