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D--(待续)
摘要: 磁州窑是汉族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我国古代北方最大的民窑体系,也是著名的汉族民间瓷窑,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之说。磁州窑创烧于北宋中期,并达到鼎盛,南宋、元明清仍有延续。 磁州窑在今河北磁县观台镇、彭城镇为中心的地方,古属磁州而名。磁州窑以生产白釉黑彩瓷器著称,兼烧白瓷、黑瓷、白釉釉上绿彩等瓷器。 开创了汉族瓷器绘画装饰的新途径,同时也为宋以后景德镇青花及彩绘瓷器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上一讲,我们重点讲解了宋金时期的陶瓷中的定窑,今天我们要讲的是——磁州窑
磁州窑是汉族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我国古代北方最大的民窑体系,也是著名的汉族民间瓷窑,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之说。磁州窑创烧于北宋中期,并达到鼎盛,南宋、元明清仍有延续。
宋磁州窑白釉黑花梅瓶
磁州窑在今河北磁县观台镇、彭城镇为中心的地方,古属磁州而名。磁州窑以生产白釉黑彩瓷器著称,兼烧白瓷、黑瓷、白釉釉上绿彩等瓷器。 开创了汉族瓷器绘画装饰的新途径,同时也为宋以后景德镇青花及彩绘瓷器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磁州窑和磁州窑系的主要特征
1,胎:黄白色,比较粗松
2,釉:白而莹润,较光亮
3,器型:主要有碗、盘、瓶、炉、枕等日用生活器物,以枕最为有名。
宋磁州窑刻花碗
宋磁州窑玉壶春瓶
磁州窑 炉
磁州窑黄褐釉芦雁图虎形枕
4,纹饰:主要是花卉,另有少量游鱼、蝴蝶、龙、婴戏等。最有特点的:是大量的诗文、绘画装饰,有普通诗句、民谚、流行词牌等。绘画题材多为婴戏、马戏、熊戏,极富乡土气息。
5,工艺:白釉釉下黑花:先在坯体上敷上一层白色化装土,再用黑彩料绘制纹饰,然后要尖状工具在黑彩纹样上勾划一些轮廓线,花瓣叶脉等,划掉黑彩,露出白色化装土线条,最后上白色透明釉烧成。
白釉釉上绿彩、红彩:在素白瓷上,用红、绿彩料绘纹样,再入窑低温二次烧成,因其彩绘在白釉上,故称“釉上彩”。因为瓷器经过一次烧成为素白瓷,又一次低温烧成彩绘纹样,所以叫二次烧成。
磁州窑人物故事花卉大罐
二次烧成的釉上彩技术是个全新的工艺。另外,磁州窑还有白釉酱花、白釉划花、白釉剔花、珍珠地划花、白釉褐斑、绿釉黑彩、白釉、酱釉、黑釉、低温绿釉及三彩釉陶等十几个品种。
磁州釉酱彩福字花卉碗
磁州窑白釉剔花
受磁州窑影响的有:河南的鹤壁窑、鲁山窑、宜阳窑、禹县扒村窑、钧台窑、密县窑、郏县窑,山西的介休窑、霍县窑,陕西的耀州窑,安徽的萧县窑,山东的淄博窑,江西的吉安窑和广东的海康窑
鹤壁窑绿底黑彩
扒村窑标本
密县窑珍珠地刻花枕
宋金淄博窑黑白花纹瓷
磁州窑瓷器真仿品辨识要点
一、看胎骨成型方法:采用浆胎者均为伪作。磁州窑注浆成型技术采用的时间约在1948年之后,如是浆胎,必为后仿无疑
二、看模印痕:模印痕是在瓷器的口部,圆形器身的最大直径处,有明显的对接痕,或凸或凹,是用模制胎后,虽修平但烧成后仍存留的痕迹。今仿器多数采用模制,此痕难以消除、古代也有接口,工艺上是拍打衔接,并有粘接口、耳者。
对 接 痕
三、看足的工艺处理:足部有明显的印坯成型特征,或有意在足内造作旋坯刀痕,慢轮加工,呈不规则刀痕,或非旋刀痕者均为伪作
四、看支钉痕:支钉痕是古代叠烧、摞烧时防止粘连的支钉遗留在瓷器的底、口、肩部的痕,有此痕者真者多。现代采用油、电、气烧,器物因平摆在棚板上平烧,多不叠摞,且支垫铝粉,故无此痕留。
五、看粘疤:古代陶瓷烧制过程中经常出现倒窑、倾斜或叠烧不当造成的粘疤或疤痕。今因装窑太密,造成口沿与身上的粘痕,粘痕多在最大直径处。
六、看火刺痕:火刺是煤烧的特征之一、宋、金时代观台窑的白釉,多为细密的米子开裂,釉层厚处呈微黄色、微黄绿色。而今仿品,釉开裂纹大,釉透明而色亮,釉层厚处呈乳浊白色或称鼻涕釉。
七、看黑釉:磁州窑古代黑釉是当地特有黄土所淘制的釉。黑釉的采选、炮制十分严谨,烧成后呈色乌黑油亮而今之釉多为适应快速烧成,添加了熔剂与呈色剂,釉光亮又黑,但釉质硬度差,釉表面易有划痕。
八、看绘料:磁州窑白地黑花彩绘用料为氧化铁矿物(俗称斑花石)。古代有釉下彩绘、釉上彩绘的区分,又有厚料、薄料之分。又因烧成火焰气氛不同,铁的还原呈色产生不同的色调,俗称褐色或铁锈色等。今仿者,所用料多采用购买别人已制好的成品,大多数仿者不会配制特殊的黑料,因而采用厚料的彩绘方法,在釉面上有凸感的黑花者少,实际上现代的白地黑花瓷以薄彩者众多。
九、看珍珠地:珍珠地是磁州窑特有的一种装饰方法,古瓷上这种纹饰表面平滑,色朱红或暗红或黑褐色,今刻划表面凹凸不平,手绘珠地大小不一,呈色为胎的原色或填充黑彩、褐红彩于划痕内。
十、看刀功:特别是瓷枕枕边之刀功,古代制枕多为专职,刀工技术精湛而今仿者多以模制,少量生产,品种多样,故不精于刀功。
十一、看齿痕:古陶瓷在粘接处多用篦子加工,留下篦纹。而今采用竹签、锯条或钢锯条,纹饰有明显的区别。
下一讲预告:宋金时期的陶瓷瓷器 ,着重耀州窑,敬请期待。。。
声明:本系列若干文章,图文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和相关文献资料,文中图片上的水印网址真实性暂未证实;所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原作者如有意见,请联系删除;
此系列文章已得到作者易芷寒授权转载,仅供网友学习交流使用,不用于商业用途。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